◆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采取0.5+3.5的分流模式,学生按计算机大类招生入校后,前0.5年修读学科大类基础平台课程。后3.5年根据《LETOU国际米兰官网按类招生专业培养与分流工作实施办法》进行专业分流,进入到该大类所涵盖的专业学习。即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进行分流,于第二学期分流到相应专业继续学习。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及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身是齐齐哈尔轻工学院计算机系,1994年开始本科招生,1997年被评为省重点建设专业,1999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一流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
本专业于2020年实现黑龙江省内一本招生。专业根据计算机学科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为主线,面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急需情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3+1”培养模式,专业依托“华为ICT学院”将最新的技术引入课堂,实施全方位的改革与实践,与华为生态企业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产学研”方向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5人具有博士学历,3人为在读博士,有7人为硕士生指导教师,多人有国内知名大学访学和专业学习经历。
本专业以“夯实理论,重视实践,软硬结合,面向应用”作为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实践的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整体认知的基础上,以嵌入式开发和网络技术应用为两条主线,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专业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利用开放实验室环境,组织学生专项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成绩优异,在ACM/ICPC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应用作品竞赛一等奖;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组织的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中,获得黑龙江省二、三等奖;在由共青团中央组织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金奖和银奖两项殊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围绕黑龙江省重点发展十大产业——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方向,立足龙江、辐射全国,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小型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应用维护、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筹建,并在计算机系设软件工程方向,2008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到目前为止,共为国家培养本科生1000余人。专业在学科依托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点软件开发方向,该专业现有学术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和数据挖掘。
本专业拥有一支年轻化、实力强、作风踏实、锐意进取的专业队伍,专业现有专职教师9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教师7人;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2人,副教授职称教师5人,讲师2人,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1人曾到马来西亚北方大学访学,国内知名高校访学3人,2人参加过百名工程师计划,大部分教师具有软件项目开发经验。专业以面向需求、质量第一为宗旨,以培养多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为目标,按照工程化的培养方向,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实用性软件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每年通过选拔组建ACM竞赛队,每届成员均在50人以上,并有教师带队集中培训数月,以赛促学,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编程热情和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学会的CCF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挑战杯”等全国性大赛,取得了包括国家一等奖等奖项的好成绩。十六年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毕业生在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软件开发公司中承担重要角色,部分优秀学生入职微软、百度、IBM、阿里等国际化企业,专业依托全国大学生实训基地,灵活引入“3+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凯捷中国、信华信等软件行业领军企业深入合作,培养软件外包服务、网站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方面的软件开发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要求掌握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软件设计方法、开发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获得软件系统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同时熟悉国际标准和软件开发规范,能够在软件领域中从事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和管理工作。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适应国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而设置的新兴专业。2020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本专业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且多名教师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访学和“百名工程师计划”企业锻炼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背景。
本专业2021年开始一本招生,专业以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为基础,兼顾数据科学理论与大数据技术应用。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数据科学基本理论、分布式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大数据框架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可视化技术、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等知识。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备产学研校企合作优势,依托华为ICT学院,与华为生态企业等国内IT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实习、就业、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发挥“章鱼大数据”实验平台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一体化”教学平台优势,精心设计过程化考核机制,综合考察学生线上学习、讨论、测试与线下学习等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本,持续改进,有效保障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备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运维工程师和大数据分析师的知识基础与工作能力。能够胜任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部门的大数据平台运维与开发、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清洗与分析、数据可视化与智能决策等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学制4年,同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专业于2016年实现黑龙江省内一本招生,按英才班培养,2021年获批校一流建设专业,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统一按一个批次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涉及电机控制技术、输变电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8人具有博士学历,2人为在读博士,有8人为硕士生指导教师,1人为归国留学人员,1人曾到美国知名学府访学,2人参加过百名工程师计划,多人有国内知名学府访学和专业学习经历。
本专业侧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国家级大赛和省赛多次获得一、二等奖;专业以电力系统、电气控制为主要培养方向,开设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20多门必修课,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设计、电力系统分析与运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适应电气工程领域各项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毕业后主要在国网、南网等供电公司、各类发电厂、电力建设公司、电力设计院、科研院所及与发达地区电气工程相关的生产、设备研发、营销及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工作,每年考取研究生、录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学生超过毕业生的40%,年底就业率95%以上。